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0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453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15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爆炸袭击,是当前恐怖组织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恐怖手段。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特点主要有:倾向白天作案,自杀式爆炸较多,基于政党、宗教、民族等利益,袭击目标往往具有象征性,实施主体有严密的组织保障,后果严重。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现场处置工作主要有:抢救伤员的同时开展侦查工作;统一指挥,多部门协作;封锁现场,疏散群众;排除隐患,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控制媒体过早介入。必须加强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防控,加强情报和安检工作,加强巡逻,广泛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引导媒体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Justice Quarterly》2012,29(1):147-162
Th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measuring the number of militia and patriot groups may cast doubt on conclusions drawn from prior studies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se movements. Most studies of militias have been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s of a single group, state, or region.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owever, have use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to asses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number of militia groups by state covaries with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forces. We outline a number of concerns with the validity of the counts, conducted by 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 and the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 used by these studies. We re‐estimate models from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four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these groups employed in prior studies. We find that many inferences drawn for identical theoretical models differ based upon the measure used. These discrepancies apply not simply to tangential control variables but to indicators of key theoretical constructs. In other words, the decision as to whether or not a particular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ceives empirical support often depends upon which measure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us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inconsistent findings in prior research may be due to measurement error and makes it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se studies.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se weaknesses since scholars studying political crimes and related phenomena often use information from similar sources, making this specific example relevant to a more general area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5.
《Justice Quarterly》2012,29(2):368-393
Police agencies nationwide have enhanced their homeland security preparedness capacity since the 9/11 attack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epartments have not uniformly adopted measures to prepare for and respond to critical incidents. Rather, larger agencies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ir smaller peers to take such steps. Small agencies do not constitute a homogenous group; some experience geographic isolation while others are near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 Unclear is whether small agencies (25 or fewer full-time sworn personnel), those that are commonly found to be less prepared, benefit from proximity to large-agency peers.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physical and relational proximity to large departments contributed to homeland security preparedness in over 300 small departmen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vealed that interactions with large agencies facilitated preparedness but physical proximity had no direct effect. Increasing geographic isolation from large-agency peers indirectly affected preparedness by stifling the level of inter-department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6.
《法学杂志》2012,33(9)
联合国宪章为安理会采取包括动用武力在内的强制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提供了隐含的法律依据,如果国际恐怖主义达到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程度,安理会就可以采取包括动武在内的强制行动介入反恐斗争。事实上,安理会已多次采取强制行动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从法理方面分析,安理会可以授权以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与人权的国际保护并不矛盾;而保护人权,正是反恐的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7.
师维 《河北法学》2012,30(7):82-86
刑法是防控恐怖主义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当下我国无论是对反恐刑法的基本认识,还是刑法的相关规定都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和商榷之处.为扭转被动局面,实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有效规制,有必要创新恐怖主义犯罪刑法管控的基本理念,充实、完善其制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增进恐怖主义犯罪防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常安 《现代法学》2012,34(1):44-56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共同纲领》的宪政宣示尽管具有最为重要的合法性确认意义,但这一基本宪政制度的真正奠基,则有赖于民族识别、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政治实践。这其中,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可视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治理制度是否坚持和贯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实质所在。同时,新中国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也实现了清末以来多民族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忠林 《现代法学》2002,24(5):24-31
“制造社会恐怖”是恐怖活动犯罪特有的犯罪目的 ,正确理解恐怖活动犯罪的这一犯罪目的的内容 ,以及由这一目的决定的恐怖活动犯罪的罪过结构和客观特征 ,是司法实践中认定恐怖活动犯罪 ,正确适用刑法相关规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河北法学》2008,26(2):148-152
海上恐怖主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海上恐怖组织或海上恐怖分子以暴力手段,从事危害海洋安全,危害船舶以及船上财产和人命安全,危害港口设施安全的恐怖活动。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联系。美国"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活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纷纷制定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海运反恐立法方面,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的反恐国际安排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构成了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作为海运大国,同样面临海上恐怖主义威胁,因此我国亦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重构海运反恐立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